搜索

“驭风”记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马腾 发布时间:2022-12-26 09:23:32

  cd24aa128a074d56db5500f45b385a3.png

       远景能源榆林智能风机制造基地的工作人员在风机轮毂内部作业(资料照片)。


  向靖边县龙洲镇的东南角望去,一排排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坐落在梁峁上,巨大的风叶随风旋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


  5年前,由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景能源)生产的23台智能风力发电机在此“落地”。如今,每台“大风车”每天发电量可达1.4万千瓦时以上,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智能风力发电机不仅让龙洲镇5万户家庭用上了绿电,还服务榆林市的千家万户。


  近年来,风能发电在榆林迅速发展,新能源消纳能力持续增强、绿电不断外送……在陕西最北部的土地上,风被转化为电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一场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正在上演。


  12月11日,记者来到榆林市高新区榆横工业园区,远景西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毅介绍了远景能源在榆林的产业布局。


  “小风车”里有大科技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人们常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曾经深恶痛绝的“风”如今派上了用场,能够用来发电。


  2015年,定边县繁食沟风电场一期工程并网发电,改写了陕西省无风电的历史。至今,榆林市的风力发电产业发展已有7年。“未来,‘双碳’目标要实现,能耗双控的任务也要如期完成,我们不仅要利用风能发出电,更要发‘好’电。”榆林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


  远景能源风电机组产品首席专家高猛见证了国内风机核心部件研发的“艰辛历程”。他刚参加工作时,甚至连小小的齿轮都是进口的,出了故障只能寄到国外修理。现在,在中国电力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变频器、变桨轴承制造等核心技术接连被攻克,风机核心部件实现了从“国外进口”到“中国制造”。


  “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一过程决定了风电提效降本更多依靠的是把机组做得更大、叶片做得更长。这些都属于延续性技术,只有不断进行研发,才能让国产风机技术走在世界前列。”高猛说。


  2009年,远景能源推出首款风电机组,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掌握了自主的整机技术。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投入,远景能源一步步完成了变频器、叶片、发电机、变桨轴承、齿轮箱、主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自研甚至自产,在国内整机厂家里最早建立起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系统测试验证能力。


  产业园助力低碳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远景能源在榆林打造以风电和储能电池为核心的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并通过零碳产业园建设,推动榆林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12月11日,榆林市高新区榆横工业园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全省首个零碳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这个项目是远景能源在榆林市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打造绿色能源生态产业的重点示范项目。当日,记者在零碳产业园已建成的风机工厂内看到工人正在调试智能风机的核心部件,智慧储能产品正在储能工厂里有序生产。


  “电池是现代能源转型、绿色新能源的重要一环。零碳产业园内的电池产业落地后,将拉动下游整车企业快速入驻。”郑毅说。


  “零碳产业园内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电和储能。”郑毅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后,榆林将在陕西率先形成储能电池、电动重卡、绿色制氢等上下游衔接的集成化现代能源产业链。”零碳产业园项目的落地,是陕西持续推动能源产业、能源经济向新兴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生动实践。


  数字化助力绿色发展


  绿电有了,零碳产业园也有了,企业如何更加详细得知自身碳排放情况?


  榆林市与远景能源计划基于榆林市现有的能耗管理平台,共建方舟智能碳管理平台。该平台不仅能让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双碳双控管理,统一管理碳数据,还实现碳排放和能耗指标可跟踪、可分析、可视化。


  “该平台将由企业视角、园区视角、政府视角组成。”郑毅介绍,此平台不仅能看到整个区域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能耗总量、能耗强度等指标数据,还可以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实现碳排放实时统计、精准跟踪和及时预警,构建起企业、园区、政府数字化碳管理体系。


  曾经,很多企业并不清楚自身的实际碳排放量。现在,由于使用了智能物联网采集各种设备数据并进行分析,企业能掌握各设备、各环节更详细的碳排放量,减排更有针对性。


  目前,远景方舟智能碳管理平台一期项目已完成并成功接入榆林96家重点高耗能企业的用能排碳数据,并将通过能碳核算、能碳分析、能碳管理三大维度,掌握相关企业能耗情况,协助制定降碳增效行动方案。未来,将以远景方舟智能碳管理平台为基础,结合智慧能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榆林市重点企业的碳盘查、碳足迹追踪、碳资源管理、环境权益交易管理等,助力榆林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责任编辑:汪可欣
  • 除《善天下传媒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善天下传媒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善天下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善天下传媒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29-87298921 邮箱:sxfzgc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