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蒙眼剁荞面 剁出好味道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赖雅芬 发布时间:2024-07-01 16:11:32

  1719821522176.jpg

  吴起县组织的剁荞面技艺展示吸引群众驻足观看。 本报通讯员 徐志全摄


  陕西农村报记者  赖雅芬


  “噔噔噔,噔噔噔……”6月17日,吴起县瑞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操作间里,不时传来一阵阵有节奏的剁面声。仔细听,在这剁面声里,还混合着清脆悦耳的铃铛声。


  循声而去,只见10多名头戴白帽、腰系围裙的妇女围在长长的案板两侧,和面、揉面、剁面,干得起劲。在她们中间,有一个身穿红衣服的人格外忙碌,一会儿在这边试试面的软硬,一会儿又在那边看看面条的粗细。她就是该培训中心技师、“吴起羊肉剁荞面”省级非遗传承人崔渊萍。


  “剁荞面贵在一个‘剁’字。剁面时要注意力道,做到稳、准、狠,剁出的面条才能粗细均匀、长短合适。”说着,崔渊萍现场示范起来。揉、捻、搓、擀、剁……在她的一双巧手下,一团浅褐色的荞面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根根粗细匀称的面条。


  40岁的崔渊萍从小就爱吃剁荞面。小时候,每当母亲剁面时,她总是守在旁边,久而久之便学会了这门手艺。2019年,吴起县瑞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招收学员,崔渊萍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以前,我虽说会剁面,但是剁得不太专业,面的软硬和粗细经常把握不好。”崔渊萍说,在培训中心学习了几个月后,她掌握了技巧,面剁得越来越好,“培训结束,我回到家继续练习,按照老师教的办法研究琢磨,直至练得可以蒙着眼睛剁面。”


  由生到熟、由熟到精,崔渊萍的剁面技艺突飞猛进;由学员到技师再到省级非遗传承人,她的身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吴起县,剁荞面曾是当地百姓招待客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宴席上的美食,家家户户的婆姨几乎都会剁面。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剁荞面慢慢淡出了人们的日常饮食。


  近些年,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加之健康饮食观念的兴起,剁荞面这一传统美食又重回大众视野。瞅准这一机遇,崔渊萍成立了专业的剁荞面团队,专门为周边群众的红白事提供服务。如今,她的团队已发展到50余人,服务范围也由吴起县拓展到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


  “眼中无面、人刀合一。”这是蒙眼剁荞面的一种制作境界。崔渊萍不仅通过勤学苦练达到了这一境界,还不断钻研、巧思妙想,自制出了与众不同的剁面刀。


  一尺多长的刀面上,4个小铃铛依次排列。随着手起刀落,叮当叮当的铃铛声此起彼伏。“这几个铃铛寓意四季平安、事事顺心,除了好看好听外,还图个好兆头。”崔渊萍说,团队每次出去剁面,都会被人围观。


  “如果将剁荞面手艺如何作为评价一个吴起婆姨的标准,那我应该能算得上是好婆姨。”说到这儿,崔渊萍爽朗地笑了,“这几年,我一共带出来1000多名学员。她们有的自己创业,有的跟着我干,每个人都有一份不错的营生。”


  一碗剁荞面,剁出好味道。这几年,通过技能培训、宣传推广,“吴起羊肉剁荞面”劳务品牌应时而生,发展潜力足。去年12月,“吴起羊肉剁荞面”被认定为陕西省省级劳务品牌。目前,全县有专业羊肉剁荞面饭店30余家,群众自发组建“吴起羊肉剁荞面服务队”13个,带动就业3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剁荞面不仅是吴起县的一道美食,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传承中,“吴起羊肉剁荞面”的“名片”越擦越亮。


责任编辑:薛楠楠
  • 除《善天下传媒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善天下传媒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善天下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善天下传媒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29-87298921 邮箱:sxfzgc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