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根子:父亲的土地母亲的粮

来源:陕西作家网 作者:程根子 发布时间:2022-11-08 17:15:47

  我的父亲是⼀位极其普通的农民,弯腰驼背,一脸皱纹。勤劳、朴实⽽寡⾔,他一辈子都在土地上劳作,对土地视若珍宝,情深似海。


  故乡位于陕南秦岭余脉穆家山褶皱之中,四面环山,沟壑纵横,自然环境恶劣。从前这里只长杂木,不产粮食,百姓缺吃少穿,贫穷落后,令人触目惊心。


  父亲曾对我讲,旧社会时期,爷爷没有土地耕种,只能给地主干活,一年下来,活没有少干,却所获无几,地主想给多少就给多少,有时甚至不给。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租种了地主家的一块瘠薄之地,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收成稍好一些,交完地租,自己勉强还能度过荒春,可如果遇上灾害年,那就要断顿饿饭。有一年特别干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民不聊生。狠心的地主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全部收走,只剩下两口袋土豆,爷爷把土豆留给孩子们度生活,自己只能啃树皮吃,最终被饿死。


abfac3059f07645a0e659b44fbccb48.png


  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主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父亲当队长期间,带领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思索着如何向土地讨生活,苦干加巧干,终于解决了温保问题。


  土地承包到户时,我家分到了三亩薄地,虽然人均很少,但在父亲眼中,这点土地是家中最宝贵的财富。他把这三亩地全装在心里,印在脑海深处,攥在手掌心中。每天在土地里刨抓,对每一块地都有统筹安排,哪块种什么,什么时候种,怎么种,而且精确到哪块地需要几斤籽种,多少肥料,需用几个劳动工日。


  父亲与土地相交,从年初到年末,二十四节气熟记于心。他经常手握农具,用脚丈量着三亩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父亲扛着锄头或镢头,进地干活,耕地播种,把希望的种子埋进土里。种子落地生根,破土出苗,父亲不忘查苗补苗,加强田间管理,镇压、间苗、中耕除草、培土、压蔓、整枝、追肥、灌溉排水、防霜防冻、防治病虫等等。根据自然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的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一遍两遍、三遍四遍,精益求精。经过无数遍摸索和管护,土地和庄稼终于有了回应,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洒,春华秋实,土地给父亲带来丰厚回报。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次第进家,父亲的脸上飘荡着丰收的喜悦。多年没有笑容的母亲终于满脸甜蜜,笑醉了三亩地,笑醉了漫山遍野。


  父亲种好这三亩地还嫌不够,他的目光紧紧盯住了三亩地下边那块被生产队废弃多年的荒滩地。他对母亲叙说着要开垦这块荒滩地的想法和计划,兴奋的就像发现了一座宝藏。母亲鼓励他说:“你开垦吧,你有地种,我有粮食收,孩子们就有饭吃。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嘛!” 整个冬季,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渐渐的,一块荒滩地变成了新土沃腴的良田。母亲惊喜不已,每日送水送饭,足下生风,从不怠慢。


  当年雨水好,小麦颗粒饱满,喜获丰收,一家人心花怒放。土地是有感情的,你给它多少爱,它就给你多少回报。


  看着装满十麻袋的小麦,母亲心里还是有些担心,麦粒得不到及时晾晒,一旦遇上阴雨天,刚脱粒出来的麦粒就会发霉变坏。


  这天中午,天空蔚蓝,艳阳高照。母亲踩着阳光,把院场打扫干净,铺开五条竹席。父亲一背笼一背笼背运着麦粒。笼一倾斜,金灿灿的麦粒哗哗滚落在竹席上,母亲拿来木耙子,把一堆堆麦粒搅散开来,直到把麦粒均匀地铺平,让太阳充分照晒。


  金黄的麦子在炎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母亲只怕父亲把麦粒散落席外,隔一会就走过来用耙子翻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对父亲说:“今年小麦丰收,可把你累坏了,趁着晒麦,你就好好歇歇吧!我去做饭。”


  太阳偏西,突然间山梁上滚过一串雷声,正在打盹的父亲被惊醒,急急忙忙跑进院子,向正在灶房忙活的母亲吼道:“情况不对劲,要下暴雨,先别急着做饭,赶快先收麦子!”母亲摘掉围裙,转身跨出门,赶紧拿上簸箕铲麦,就近倒在客厅地上,父亲迅速用背笼往回运麦。左右邻居全部出动,抢收麦粒。大家衣裳湿透,脸上汗珠不断滚落,谁也顾不上擦拭。母亲心里默默祈祷:苍天有眼,千万别把快要归仓的麦粒冲走了!


  当母亲收完最一簸箕麦子后,⼀道电光划破天际,紧接着雷声轰鸣,下起了瓢泼大雨,霎时间,晒麦场变成了一片汪洋。母亲从来都不会浪费一粒粮食。那天收麦急促,晒场边遗落有许多麦粒,被雨水浸泡发胀了。炎热的午后,母亲俯下身子,一粒粒捡拾散落的麦粒,脸上汗淌不止。我说:“妈妈,今年粮食丰收了,家里有粮,不要再捡那被水泡坏的麦粒了。”母亲抬头说:“这粮食是你父亲用血和汗换来的,粒粒皆辛苦,一颗也不能让它糟蹋啊!”


  母亲有一套储粮的绝活,她把晒干的粮食装进大瓦缸里储存,用塑料油布封面,这样既能防虫蛀,又可以防老鼠偷粮。年复一年,屋里大缸小缸、坛坛罐罐都装满了粮食。每年伏天,她都不厌其烦地把粮食铲出去,在大太阳下晒两天,然后原装回瓦缸储存。


  麦粒璀璨夺目。那是母亲用勤劳的指尖,将一颗颗遗落的麦粒捻成了最美妙的诗句。


  父亲去世后,我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三亩地旁边的山岗上。我知道,他要永远守好这一块铁饭碗,守好这生产粮食的命根子。


责任编辑:汪可欣
  • 除《善天下传媒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善天下传媒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善天下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善天下传媒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29-87298921 邮箱:sxfzgcw@126.com

柳青、路遥之所以能成功,和这一点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一名陕北的作家我们是幸运的,是值得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