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队商店的记忆

来源:陕西作家网 作者:齐钰儒 发布时间:2022-10-27 17:18:56

大队商店的记忆.jpg


  大队商店是时代前行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印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叫大队,每个大队基本都有一家小商店,它是供销社下设在农村的便利店,也称代销店。


  商店一般设在大队部里,外表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农村人常住的土窑洞,只不过是窗棂纸常糊得新新的,院落干净一点儿。商店没有牌坊名头,更不会打广告,也从不吆喝叫卖,可它总是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诱人的、缭绕的香味儿。有人说是书香味儿,有人说是洋糖味儿,但都不是那么准确,其实就是那独特的“商店”味儿。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大队商店虽说简朴,但它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商店里有人们向往的日用品或生活中奢望的小甜蜜,所以大人娃儿们都很盼望去商店逛一逛。哪怕是没钱,什么也不买,也想去闻一闻味道,见一见商店的稀罕物,长长见识,了解了解物资行情,盘算日后的努力方向,为穷家薄业谋划一番。当时逛商店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婆姨要把鞋面扯,娃娃嚎叫糖蛋蛋,二两烧酒老人惦,可怜掌柜的提溜油瓶胡拧次。可见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与恓惶。


  商店里陈设简单,一进门右侧窑崖洼上挂一杆手提带托盘秤,脚底下墩一杆抬杆称,称后面放一铁桶煤油,桶盖上挂一个舀油的提子,提子旁边放一个油漏子。左边当脚底顺长摆一张简单的长条桌子,桌子上面放有布匹、纸张和一张算盘子。桌子后面也就是窑的左侧靠崖洼摆一节简单的货架,货架上有火柴、洋碱(肥皂)、毛巾、笔墨纸砚、针头线脑等一些农民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后窑掌摆着一坛散酒,旁边常放有收购来的猪毛、猪鬃、羊绒或者草药材、鸡蛋、杏核、杏皮等,季节不同摆放的收购物也有所变化。


  老家地处偏僻,虽周围有三家大队商店,可都距家有七八里地。崎岖的山间小道步履艰难,去一趟真不容易,加之农民手头上都紧巴巴的,所以能去逛一趟商店就显得尤为稀奇。一般是年头节下、寒暑假才有望逛一趟。


  暑假里,女娃们打马茹、捡杏儿、晒杏皮、摘黄花、挖细辛草,为自己心爱的头饰、围巾、窗花纸忙碌着。但这些山货都太便宜了,她们需要付出艰辛的劳作,才能换取少许的心爱的物件。男孩子们主要是挖秦艽、甘草,拿去卖钱再买削铅笔刀、钢笔、墨水等学习用具。当然,干这些活,只能在拦羊放牲口的间隙抽空儿干一点。那时的“耍头儿”一来稀缺,二来家穷业薄承担不起,时有断了学习用具的境况,他们哪有心思去奢望它哩!常常为别人能有一把削铅笔刀,或一支钢笔而羡慕,可从不轻易向大人开口要,而是通过自己劳动去实现一个个小小的心愿。当然,谁的劳动收获丰硕,就成了他们的榜样,相互学习着、攀比着、竞赛着,为了希望、为了生活,在幼小的心灵里默默地承担起属于自己的沉重担子。


  寒假里,娃儿们想从沟壑山洼里获取酬劳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大地进入了休眠期,所以只能支支吾吾向大人张口要。这时大人要么说等年根前置办年货时顺便买,要么说家里这两天忙得顾不得,过两天再说吧,总是推推拖拖,不把娃儿们那点事儿放在心上。其实大人整天为全家的吃穿发愁,人们都还挣扎在生存线上,无暇顾及份外之事。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大人们对孩子吃穿之外的要求显得有些冷漠。


  一般孩子们都能接受大人们的无所谓,不去抗争,可也有些孩子和大人们玩起了犟脑筋,沟沟弯弯地说通大人,获得几毛钱便一头蹿上了去商店的路。


  我儿时的小伙伴们就读于庄子附近的大队学校里,虽然学校有些简陋寒酸,但小伙伴们上学时能逃脱繁重的劳动之苦,还算能享一点儿清福吧!记得有一年快放寒假了,庄子里的几个小伙伴们开始对困苦单调的假期生活犯起了愁,相互嘀咕着看能不能想办法去商店逛一天。他们是多么渴望闻一闻“商店”的味道,更想尝一尝糖蛋蛋的香甜,顺便溜一天算一天,他们太厌倦那繁重无边的苦力劳动了。现在看来,这些想法似乎有些可笑,可在那个年代确确实实是一种奢望,一种幸福的期盼!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队商店已不复存在,但有关它的故事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每每回忆起来,或多或少有些心酸,但更多的是童真、阳光、快乐和如今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许少玮
  • 除《善天下传媒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善天下传媒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善天下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善天下传媒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29-87298921 邮箱:sxfzgcw@126.com

  翻过阿尔金山恍若推开了自然之门,蓦然呈现冰清玉砌的独特景观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高原的...